欧洲普洱旅游

个人学习 13 0

欧洲之旅——冰岛游记

保护结出累累硕果

申遗途中一路生花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迄今已有13年时间。

启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后,遗产申报地同时受到中国最高级别的文物、生态、环境、森林、物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法律的保护,当地政府还为申报遗产地出台了量体裁衣式的法律保护。

此外,还建立了政府、村民和专业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保护管理体系,通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文物保护规划》《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规划》《景迈山村庄规划》等,结合传统的政府-村民-当地传统和宗教信仰三位一体的治理方式,为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古茶林、村寨、分隔防护林和环境的保护状况得到了全面监测。

欧洲普洱旅游

2010年6月,启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3月,景迈古茶园被_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3月,申遗文本正式递交到国家_。

2019年6月,国家_召开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专家评审会,建议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2021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推荐项目;同年9月,国家_正式复函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202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报请_批准;同年10月,国家_和省人民政府成功举办“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2021年1月,_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5月完成申遗文本报送,并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格式和内容审查。国家_、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支持申遗工作。

2022年9月6日至11日,由菲律宾籍专家马龙·马丁先生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场考察评估任务,现已顺利完成。

2023年9月10日至25日,中国2022年提名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市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审议并通过。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正如77岁的普洱茶祭茶祖仪式省级非遗传承人苏国文所说:“申遗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保护工作更伟大。”

未来,遗产地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和管理规划将进一步完善。

管理者将不断加强各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提高遗产地专项《保护管理规划》的有效性,规范遗产要素的干预措施,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减缓和消除申报遗产区面临的村寨建设压力、古茶林自然灾害压力、潜在旅游压力,使其遗产要素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相信,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加强,将进一步促进景迈山自然、文化、社会、经济得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欧洲普洱旅游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云南已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等6项世界遗产,占中国总数量约1/10。(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明佳 摄)

欧洲普洱旅游

元、明、清时期。以傣族进入和古茶林经济功能增强为标志。

经过长期的驯化,茶树得以大规模栽培。初期人们将茶与他人以物易物,换取盐、布匹、生产工具、粮食和生活物品等。

14世纪,傣族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茶叶种植加工技术。饼茶的出现,又极大地方便了茶叶的存储和长距离运输。茶叶不仅是药材和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成为了饭后和休闲时的独特饮料,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礼尚往来的奢侈品,古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商品。

自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景迈山古茶被指定为贡茶后,古茶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茶叶产量进一步提高,古茶林成为世居民族的重要经济来源。

从古茶种植的区域来看,傣族进入景迈山最早的定居点是现在的景迈大寨,也有认为是勐本或芒埂的,根据相关考证,以景迈大寨为多。而后逐步向勐本、芒埂、糯岗以及班改等地迁转,至此,景迈山的村寨格局基本成型。因此,该阶段景迈山茶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古茶林文化景观基本格局形成,茶叶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